项目信息

首页 > 资讯 > 项目信息

  • 时间
    18 2025-03
  • 转载来源

    蕉岭县林业局

  • 浏览次数

    1041

  • 分享

梅州蕉岭毛竹产业情况

2025-03-18 来源:蕉岭县林业局 浏览次数:1041

分享:

       蕉岭县是广东省林业发展重点县区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79.04%。竹类资源是蕉岭林业的优势资源之一,全县有竹林面积15万亩。全县毛竹林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蓝坊镇的石中村、石湖村、高场村、龙潭村、大光村和南磜镇的蓝源村、插峰村、甲华村、白水村、三泰村、金山村,以及皇佑笔林场等地。我县多个镇的群众都有种植毛竹的传统习惯,毛竹产业在蕉岭县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已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南磜蓝坊和皇佑笔林场两个毛竹产业科研示范基地建设;2021年,获批创建蕉岭县毛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蕉岭县竹产业发展基地获批“广东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毛竹基地)”;竹海公园被授予“广东省林长绿美园”。全县年产竹材370万根、冬笋约30万斤、笋干约100吨,全县竹产业年产值约2亿元,从事经营竹产业人口约2.1万人。当前我县通过两个毛竹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全县竹产业重新焕发生机,竹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发展竹产业任重道远,需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认真谋划,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一、基本情况

       (一)资源培育。蕉岭县竹林培育技术从毛竹低产林改造逐步向笋材两用毛竹林、毛竹丰产林、优质大径竹等方向发展。

       (二)产业情况。以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毛竹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全面布局一、二、三产业,打造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建成广东省第一个高水平、高标准的毛竹产业园,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已建立了以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梅州昱竹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省林业龙头企业为主的二产全链条产业,主要产品有重竹、竹活性炭、竹窗帘等。以皇佑笔长寿食品、景瑜长寿食品等为主的,重点打造“蕉岭冬笋”等笋制品和竹下食用菌等森林食品;以广东客嘉源南药种植有限公司(省林业龙头企业)、广东芨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主的,重点打造竹下南药种植及加工利用和开发新模式。

       (三)基地建设。2021年以来,蕉岭县投入2000多万元,重点抓好两个集培育“竹+药”“竹+菇”林下复合经营、竹林康养生态旅游、科学研究、自然教育、企业产品展示为一体的新型毛竹产业基地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是道路建设。开设竹林机耕道,夯实竹林基础设施。平均每公里道路可辐射1000亩竹林;按每亩年产竹材1吨计算,辐射范围内的竹材运输成本,平均每亩(每吨)可节约100元以上,最直接地增加竹农经济效益。

       二是复合经营。深挖毛竹种植业潜力,改变只砍伐竹材的传统经营方式,实现竹林立体式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一是建立笋材两用基地。学习福建永安模式,通过抚育除杂、垦复施肥、安装灌溉系统,像“种田一样种竹、管菜一样管竹”,实现春天采集春笋、制作笋干,秋天砍伐竹材,冬天采集冬笋。二是建立“竹+菇”示范基地。引进灵芝等适合蕉岭种植的食用菌种植。三是建立“竹+药”示范模式200亩。引进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单位,在竹林空隙探索发展黑老虎、鸡血藤、五指毛桃、黄精等名贵药材。三是三产融合。充分利用竹海公园和皇佑笔林场优美的竹林风景资源,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各修建一条竹钢旅游栈道。栈道盘旋穿越在竹林其中,登上栈道,不仅可观赏优美毛竹林带来的视觉震撼体验,还能够深入观察、了解到栈道周边的竹下经济种植科普知识,将成为我县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一道新风景线。

       二、主要做法

       自2014年起,放宽竹林采伐和竹材运输管理后,竹农可自主决策竹林经营利用,竹民的积极性得到激发。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蕉岭冬笋”获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蕉岭的竹产业知名度不断扩大。目前,我县按照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准备打造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走出一条生态富民,绿色崛起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竹产业提升发展新路子,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换。

       (一)产业联动,成效明显。积极推动农户与竹企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促进企业与当地村集体合作,共建毛竹基地。开展竹林流转,帮助企业收储分散竹林,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搭建“互联网+”电子商务体系,引导企业、合作社实施“传统线下直销店+新零售线上营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二)财政扶持,精准助力。利用省级涉农资金,建设南磜、蓝坊和皇佑笔林场毛竹产业发展基地。通过改造提升工程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将基地打造成复合经营、竹林康养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竹产品展示为一体的新型毛竹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全面唤醒全县毛竹资源,推动蕉岭县毛竹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激发竹产业新动能,以“竹+”模式助力蕉岭乡村振兴。

       (三)“产业专业合作社”模式。蓝坊镇依托毛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导5个行政村成立股份制毛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在毛竹主产区连片集约12000亩竹林打造毛竹抚育示范基地,采取“统一经营、按股分红、共享发展”的运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立县属镇管国有企业“蕉岭县蓝图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调配竹林资源保供重点企业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把初加工、批发销售等前端产业留在镇村,将村集体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资源有效盘活,现每天解决30多个当地劳动力就业,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2万元,持续拓宽群众致富路,实现村集体经济走“活”壮大。

       (四)“产业村长”模式。南磜镇立足绿色资源禀赋,以省级毛竹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点,集约竹山14000亩,积极探索践行“产业村长”助力村集体发展模式,统筹上级财政资金600万以折股量化形式入股健态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毛竹产业毛竹深加工项目及建设毛竹产业配套设施,并投资130万与毛竹龙头企业健态实业有限公司共建毛竹初加工厂房,打造毛竹产业链上游端口。同时,推进200亩的竹下经济种植示范建设、25公里的竹山道路建设、冬笋抚育基地建设等多个竹产业要素保障衍生项目,共同保障国内领先的活性炭生产基地的建设。

       (五)产业集聚,发展迅速。以新投产的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全县毛竹产业主要深加工产品有竹碳、重竹(竹钢)、竹板材、竹窗帘、竹家具;主要采集类产品有竹笋、竹下食用菌、竹下南药,及其深加工产品有食用菌饼干、白芨面膜、白芨牙膏等。全县毛竹产业集聚初具雏形,毛竹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六)科技支撑,助力产业。与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产业研究基地、科研示范点等。在林下南药种植、竹林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蕉岭县毛竹产业的发展提供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三、主要成效

       (一)竹产业前景更加广阔。毛竹产业基地的成功打造,引起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关注,省人大黄宁生副主任,省林业局陈俊光局长、王华接副局长,市委正勇书记、王晖市长、陈亮副市长,中国工程院吴清平院士和国家林草局发展改革司司长等相关领导先后到基地检查指导。在基地支撑下,我县获得了省级毛竹现代产业园(获得省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首批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和省级林长绿美园(梅州唯一)等。新培育一家竹木加工企业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吸引国家级、省级、港澳台地区主要媒体新闻报道蕉岭竹产业创新做法。

       (二)毛竹基地效益凸现。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插峰、蓝源、石中、龙潭村等新开设机耕道,直接打通原材料运输通道,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增加林农收入,改变了竹山荒废状态。在基地影响带动下,原不支持、不愿意重新经营竹山的林农,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近两年纷纷向林业部门申请开设竹山机耕道。

       (三)竹产业链更加完整。在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牵引下,把初加工、批发销售等前端产业留在镇村,从田间地头到联农带农、镇村收入壮大到毛竹产业强链兴业一体化推进,活性炭产业填补了从原竹到毛竹全加工的一个完整产业链,形成园区效应和集群效应。

       (四)利益联结更加有效。采用“产业专业合作社”“产业村长”的模式,促进企业与当地村集体合作,共建毛竹基地。开展竹林流转,帮助企业收储分散竹林,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支持毛竹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改变分散经营,效益不高的局面。

       (五)技术服务更加到位。实施科技兴竹计划,建立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支持企业申报竹产业重大科研项目,大力研发竹材加工利用关键技术,推出新产品、新工艺。加强与科研院校联系与合作,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建立技术引进、专家培训、技术服务创新、林业信息服务等技术推广机制,助推我县竹产业向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虽然笋干、冬笋蓬勃发展,以及毛竹林下经济的新尝试,但终究是它们的产值占比较小,对促进整个产业发展影响甚微。全县竹产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竹农种竹、管竹积极性还不高;我县毛竹林除了分布在公路两旁的外,大部分毛竹林都远离公路,竹材运输需拖拉机或人工二次转运到交通便利的公路上。竹林面临着不断萎缩和退化,精深加工短板现象突出;一、二、三产业发展失衡、不协调。科技支撑力度还不够等等。

       五、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以成功获批“首批省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基地”为契机,以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毛竹省级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全面布局一、二、三产业,打造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建成我省第一个高水平、高标准的毛竹产业园(毛竹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换。

       (一)全面夯实产业基地建设。一是扩大毛竹林面积,储备好资源。帮助林农进行全面抚育和改造提升,促进竹林全面更新、扩边,实现面积和储量双增长,为开发毛竹产业奠定基础。二是集约经营,提高效益。帮助企业收储分散竹林,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三是增设开设机耕道和轨道运输。对全县50%以上为交通不便的毛竹林,增设机耕道或架设轨道运输,全面改善毛竹林交通不便的状况。四是增设示范点,引导竹农多元发展。增设育笋和笋制品加工的示范点,利用“蕉岭冬笋”地理保护标识品牌效应,全面发展富硒森林食品。

       (二)融合创新培育毛竹产业新业态。目前,两个基地已修建了约共2公里的旅游栈道,漫步栈道不仅可欣赏美丽的森林景观,呼吸“天然氧吧”,还可探索竹林下规模化南药、食用菌的秘密,是一个农旅观光一体化基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对栈道两边进行“竹+菌”“竹+药”升级改造,增设科普宣传牌,完善科普设施,向省林业局申报建立自然教育和科普基地,打造成为我县毛竹产业新业态的标杆。

       (三)做大做强竹笋森林食品。春笋、笋干、冬笋、苦笋等竹笋产品是我县的传统强项产业,具有投资小、风险低、市场容量大,短期能快速见效益的产业。但,至目前全县还没有形成一个响亮品牌效应。要充分依托我县“世界寿乡”品牌,向福建、浙江等先进地区学习,大力引导企业和竹农进行科学育竹、育笋,建立一批优质、丰产、高效的竹笋培育基地。如,三圳镇三山200亩竹笋基地,是借鉴学习福建永安模式建立起来的,亩平年产值逐年增加,可望达到亩年产值1500至2000元。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森林食品认证,打造环保、有机、“富晒”的森林食品品牌——蕉岭笋干、蕉岭冬笋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把“蕉岭笋干”“蕉岭冬笋”推送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把地方特色森林食品打造成为网红森林食品。

       (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升级版。接下来,我们将密切关注企业发展,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向上申报升级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或国家林业龙头企业。同时,我们将立足于毛竹产业园,积极谋划,争取早日向上申报毛竹类的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争取更大政策红利和资金扶持。

       (五)加强科研院校合作打造新模式。实施科技兴竹计划,建立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支持企业申报竹产业重大科研项目,大力研发竹材加工利用关键技术,推出新产品、新工艺。加强与科研院校联系与合作,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建立技术引进、专家培训、技术服务创新、林业信息服务等技术推广机制,助推我县竹产业向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家培训,通过示范点向全县竹农提供技术示范和经营模式参考,带领山区群众,多种毛竹、广种毛竹,让山区劳力有出路,让山地有作用、有价值,引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致力打造我县毛竹林年纯收入每亩超万元的新样板、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