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商报
范展颢
11月28日中午,广东省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市中港英文学校董事长蔡国赞博士一行4人抵达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向该县红十字会捐赠价值36.39万元的实用电器。该批物资是蔡国赞等中港师生挑选的中山智造高质量产品,采购资金全部来自该校爱心基金,将定向送达有需要的异地搬迁困难户手里,表达中港师生支持永善群众“先安居,再乐业,彻底挖断穷根”的祝福。
●教育工作者初心:
“向昭通孩子表达祝福和支持”
据了解,中港英文学校师生此次善举向永善县红十字会捐赠高质量抽油烟机50台、智能电饭煲300台、智能电热水壶504台,采购价格合计36.39万元。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宏会见了蔡国赞博士一行,对中港师生的善举表示赞赏。在永善县城,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副组长、昭通市委副秘书长曾庆文,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成员、永善县委常委、副县长汤如烈,永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侯志怀,永善县红十会会长夏仁江接收捐赠物资,对中港英文学校师生的善举表达诚挚谢意。
“2016年以来,中山定向帮扶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大关、盐津、绥江4个县,举全市之力参加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事业。中港师生持续关注昭通孩子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积极变化,同时希望为他们提供正能量,表达祝福和支持。”投身教育事业40多年、扎根中山探索素质教育样本26年的蔡国赞,曾因见到山区孩子爬山涉水、险象环生、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而深感难过;获悉越来越多异地扶贫搬迁住宅小区落成,越来越多孩子搬离山区,能在条件更好的县城或城镇定居,在家门口上学而感到由衷高兴。
蔡国赞表示,脱贫攻坚包括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帮扶、社会保障、安全居住、交通出行等全面系统性内容,即将实现“决胜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效果,体现了祖国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每一个公民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在永善县城,中港师生看到了在中山各界的支持下,永善县中山博爱学校在异地扶贫搬迁住宅小区内落成投入使用。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软硬件标准非常高,能帮助2000名学生“才出家门,又进校门”,“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认为这是最让人欣慰的脱贫攻坚成果。”
“孩子们为了上学,来回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很难坚持下去。在昭通,越来越多类似于永善县中山博爱学校陆续投入使用,就能为全体山区孩子及其背后的家庭提供了彻底挖断穷根、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根基。”蔡国赞告诉记者,“教育的意义在于不要让‘小树苗’长歪,协助更多孩子走上正途,积累为美好生活打拼的能力和信心,实现‘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目标。”
●中港师生规划:
搭建“山海协作”教育交流平台
从中山市到昭通市,最节省时间的行程是先前往广州,搭乘定期航班前往1000公里外的昭通机场;再前往永善县,还需要驱车200公里,一半是高速公路,一半是盘山公路。
“在相对贫瘠的山区,所见所闻跟大湾区、中山的肥沃平原风貌有很大区别。”蔡国赞表示,“沿途所见,相当广泛的区域,确实难以开垦。居住在这里的群众要脱贫,难度很大。然而,汽车从盘山公路下坡进入永善县城河谷,我们看到新建的异地扶贫搬迁住宅小区都是电梯楼,呈现一派万家灯火的景象,让人非常感动。这就是实现更美好生活的平台和希望。”
2016年以来,中山市投入4000多万元,在昭通市援建多个异地扶贫搬迁小区,实现“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根治效果。昭通数十万山民搬离破旧、阴暗、逼仄的泥屋,从高寒山区来到迁往相对宜居的县城或城镇,住上洁净、安全的“三房一室”,从此有了实现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广泛创业的底气和基础。此外,永善县城的新小区,还配备了学校、医院等现代化设施,让蔡国赞等人印象深刻。
“中山社会各界及驻昭通扶贫干部的努力和成果,让我们感到由衷敬佩。”他表示,教育的本质是公益和奉献,要让回报社会成为学生终身意识。1994年秋,中港英文学校首个校区——幼稚园部在中山石岐北郊落成。当年年底,校方组织了首届新年嘉年华活动,让教师、孩子、家长一起“上阵”,通过义卖筹集善款,支持中山慈善万人行。如今,“新年嘉年华”成为中港英文学校最有意义的校园文化载体,各个学部坚持举办26年,募集各类资源,帮扶弱势群体。“本次定向捐赠,采购物资的善款源自校内爱心基金,得到了全校师生、家长、家委会成员的一致支持。”
蔡国赞告诉记者:“中山是滨海城市,昭通永善坐落在山区,中港英文学校计划与永善县中山博爱学校‘结对子’,搭建‘山海协作’的长期交流和互助平台。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不代表扶贫工作就此结束。我们要以坚持‘绣花’的毅力为山区孩子提供更多务实支持,诠释‘精准’帮扶二字的内涵。”
(中山商报 ◆文/记者 范展颢 图/中港英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