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侨

首页 > 资讯 > 粤港澳侨

  • 时间
    04 2019-04
  • 转载来源

    南方网

    袁佩如、李赫、郑佳欣

  • 浏览次数

    1914

  • 分享

南沙大桥:巨龙跃珠江 追梦大湾区

2019-04-04 来源:南方网 袁佩如、李赫、郑佳欣 浏览次数:1914

分享:

      春日的狮子洋畔,莺飞草长、绿意盎然。

      这片曾见证民族沧桑巨变的海域,今天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崛起的重要时刻——

      4月2日,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南沙大桥(即虎门二桥项目)正式通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新的重要过江通道,这个总长度12.891公里的超级工程,在一个项目中同时建成两座超千米的世界级跨江特大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令人惊叹。

      在新中国迎来七十华诞之际,珠江口上,南沙大桥的4座门式主塔遥相挺立,鼓起奋进的风帆,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向着梦想乘风破浪。

      一座大桥 一份担当

      粤港澳大湾区打开新的空间

      极目远眺,南沙大桥的4根主缆在海天间延展,优美的弧线与宁静的水乡构成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这几根被称为“中国芯”的主缆,具有100年内无需更换的特性,肩负着桥梁百年的重托。

      “经过20多年现代悬索桥的建设,中国的主缆制造和架设技术已经世界领先,有必要开展缆索用钢丝材料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从源头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虎门二桥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彦兵说。

      在延续前人还是另辟蹊径的问题上,南沙大桥建设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扛起了桥梁强国梦的先锋旗。

      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和攻关,南沙大桥牵头组织研发的钢丝强度跳过了1860兆帕这个级别,从1770兆帕直接上升至1960兆帕,突破了国外企业对1960兆帕钢丝生产的技术垄断。

      追梦人的脚步,总是铿锵而坚定。

      坭洲水道桥以1688米跨径位列钢箱梁悬索桥世界第一;锚碇地连墙外径达90米,壁厚1.5米,面积相当于15个篮球场,规模世界第一;双向八车道钢箱梁全宽49.7米,宽度为世界整体式钢箱梁第一;在建设过程中,南沙大桥还开发应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

      南沙大桥一项项“第一”的背后,是大桥建设者不允许失败的一个个“唯一”。

      “每一次成功都好像是劫后余生。”虎门二桥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崖岗回忆起攻克难点的情景还深有感触。

      3662个日夜,87888个小时,十年磨一剑,南沙大桥建设者在狮子洋上“作画”,在珠江水面“穿针”,在世界桥梁史上再添亮丽篇章。国际桥协副主席葛耀军在南沙大桥观摩后说:“就建桥水平来说,中国目前绝对是全球的引领者。”

       此刻的梦圆,为更远大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连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重点工程,南沙大桥早已不仅是单一的“跨江通道”,它的通车,为依傍在中国南海水域的城市群打开了新的空间。

      雄踞在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南沙大桥,使穗莞深之间车程缩短30分钟,大大缓解了当前过江交通紧张的状况。南沙大桥一端从广澳高速连向澳门,另一端由广深沿江高速延伸香港,将粤港澳三地紧密连接起来。

      晴空万里,粤港澳携手向前,南沙大桥如一条墨练,舞动在潋滟波光之上,展现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勃勃生机。

      一个带轴 一条走廊

      大通道推动要素充分流动

      “作为常年来往于香港和南沙的人,我最关心的还是交通状况,相信南沙大桥通车后会有很大的改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总监高民扎根南沙已经12年,对南沙大桥的通车,他充满期待。

      在世界夜景卫星图上,从广州到东莞再延伸至深圳、香港、澳门,是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起于广州南沙、止于东莞沙田的南沙大桥正在这片区域“穿针引线”,串起一条要素加速流动的走廊。

      伴随着南沙大桥的通车,再加上一大批加快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广州南沙正在由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中心转变。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南沙深度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之中。

      另一端,虎门大桥为东莞造就了有“天下第一镇”之称的虎门,南沙大桥的开通让东莞再次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从南沙大桥东莞段下来,接高速公路15分钟即可抵达东莞滨海湾新区核心区。这个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将拥有更为高效的融合对外通道。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将沿线重要城市联系起来,促进经济要素向沿线集聚,形成了发展轴带,成为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有力支撑。”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燕说。

      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一座座跨江通道形成交通轴带,推动人才、产业、资金等要素充分流动,珠江两岸澎湃活力迸发。

      香港青年刘颖的公司入驻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我们在香港进行研发,再在东莞大规模生产”。她表示,依托大湾区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将进一步拓展产品在珠江西岸的市场,“有信心创造让世界惊叹的产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洒金特充满期待地说:“5-10年后再到粤港澳大湾区,相信这里将成为强大的‘智力高地’。”

      新的篇章 新的征程

      中国道路正在越走越宽广

      “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可以看出一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如是说。

      在曾是鸦片战争古战场的这片海域上,两座大桥,串起了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不同篇章。

      1997年,献礼香港回归的虎门大桥建成通车,这座首次由中国自主设计施工的钢箱梁现代化大型悬索桥,与威武雄壮的威远古炮台互相辉映。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南沙大桥以同时建成两座千米世界级大桥的成就,在桥梁史上再写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笔。

      历史,总有一些特殊的耦合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参建过两座大桥的省交通集团公路建设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吴玉刚说,交通人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一代,快速发展的中国为建设者提供了施展舞台,建设者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演绎着“中国力量”。

      中国桥梁正在实现新的跨越,中国道路正在越走越宽广,追梦人的征程不断向未来延伸。

      刚刚结束南沙大桥建设的虎门二桥公司副总工程师鲜荣,又立即投身到另一个跨江通道——黄茅海大桥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迈出坚实脚步,一个个跨江通道横空出世,将赋予建设者无上荣光。”

      深中通道、莲花山通道、黄茅海大桥……从空中俯瞰广东,在绿色的珠江三角洲和蔚蓝的海域之间,一批连通大湾区的“黄金通道”踏波逐浪,御风而行。

      脚步不停的追梦人,正站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头,谱写共担民族复兴历史使命、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的壮美诗篇!